今所題這枚中華道教文物古錢幣,筆者隨拍照片附於此,這便是一枚銅質所鑄的古幣,論其罕見稀有,尚存來龍去脈撲素迷離,究該文物原始於何地?發起於哪家與何派?不免尚有爭議;為此十年前曾赴省級文物由專家鑑定,認為該銅質古幣,是屬古人敬鬼神所用祭祀的“陰幣”,斷然未道出它究竟為何物,屬於哪家所鑄?他們僅僅的口頭支吾地搪塞而矇混應付為“陰幣”而已;但從該文物經心保存了百餘年來看,當筆者對此據有的漫長,不得不另作探尋與詳加考究,以力求古幣的真實面目。首先提到這件事,它原是清代光緒廩生我的外祖父“印氏”出任郾城七品知縣“師爺”時,所保存的古幣,它是用微型而鏨花的黑色小盒子裝,方保存至今,盒內已有説明:它原是明代解縉北上進京路過郾城訪友,所留於縣衙的。這枚銅幣後經輾轉,便歸我外祖父印氏珍存,追其源,它就是出於江西貴溪縣西南八十里的“龍虎山”道教張道陵所鑄造的紀念幣。今論該道觀名勝詳情,即由《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》龍虎山條,《宗教詞典》龍虎山條,《中國名勝詞典·貴溪縣》,皆言漢張天師與其四代孫張盛移居龍虎山修道的情況,他們原是漢初張良的後裔。故其世孫歷代為道教修煉於龍虎山的道家聖地;此處堪稱獨特的道教名勝之地,其龍虎山上有【九江到香港快遞】詞條,並言“在江西貴溪縣西南八十里的象山西南,有兩峯對峙,如龍昂虎踞,為道家張道陵修煉於此,其子孫世居上清宮,龍虎兩山之間”。
今從道家這枚紀念幣來説,它是銅質圓孔,所繪圖案一面是:上龍下虎寓意其龍虎山,中間圓孔即指張天師的天圓,這便彰顯着道教的明證。古錢另一面是:左鑄有“諸神延廷”四字,右是一位神仙竦 身入雲,無翅而飛之勢。更顯得道教修仙的一種標誌,其錢還有朵朵鏨花底紋,雲霧之狀富有“天人合一”的道家哲學理念;東漢順帝時張氏初修道於四川的鶴鳴山,永和六年(141),以《老子五千言》為經典,方尊為‘太上老君’為道統,其子孫世襲天道歷代帝王對張氏皆有封號,自從張天師道陵第四代孫張盛移居龍虎山後,於唐代天寶封其十五代孫張高為“祖天師”,宋,元,明,清,又尊其道,官其子孫,並修府第名曰:“嗣漢天師府”,所以這枚古錢幣既有講究道教承前啓後的相沿價值,又有接續《老子五千言》的教化經典與含義,萬萬不可曲解這枚“道觀”紀念銅幣。